汽车生活,有你更自在!你的世界,从此刻开始享受!
在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重视的当下,碰撞测试的成绩也越来越能引发关注。不单单是专业碰撞机构数量增加,民间也开始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。
近期,某家媒体进行的一场碰撞测试,把卡罗拉和速腾推上了风口浪尖,引发了车圈热议。前者是紧凑级细分市场“王者”,后者是进入中国市场16年,长期处于榜单前列的“德系高性能轿车”。关键之处在于,因为该媒体测试明显导向“速腾完胜卡罗拉”的结论,让汽车爱好者再次陷入了德系和日系的争论中。
具体来看,这场测试的方式很容易理解。双车对向加速到64公里/小时,采用正面50%的重叠率(驾驶员侧)完成对撞,最后根据车体变形程度进行评价。
在碰撞后,速腾和卡罗拉车身溃缩程度较为严重,但A柱均未发生明显弯折。而且财大气粗的主办方也表示,进行此次测试的车辆来源均为市场自行采购,也因此保证了公平、公正和公开。
看似无懈可击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仔细分析一下,两款车型一个是A+级,一个是A级,市场售价也相差了3万元,整车尺寸上速腾明显大了一圈,整备质量更是相差了45公斤。虽然体重大致相等,但学过物理的都知道,动能的公式是1/2mv2,即便一点点的重量差距,也会变成很大的碰撞能量。这就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举重选手参加80公斤级的比赛,如此对比,已属不公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主办方用速腾的中配车型和卡罗拉的低配车型做对手,就更是说不过去了。
另外,更加偷换概念的是,在整场测试中,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测试数据——即车内假人的受伤模拟评估结果没有公布。要知道,碰撞测试的本质就是为了考验车辆保护人员的能力,最终的受益者一定是“人”而不是车。
这就像是奔驰当年研发安全车身的初衷,在发生碰撞的时候,车身的最关键任务就是稀释碰撞中产生的能量,承受更多伤害,从而保护成员。如果从这一点出发,在不谈假人数据的前提下,任何车身形变都不可作为车辆安全性的评价依据,因为这毫无意义。
说一千道一万,没有数据支撑和技术分析的碰撞测试都是不可信的,因为汽车安全本身就是个系统学科,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层层验证。
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,如果碰撞测试都能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,用肉眼“高下立判”,那任何碰撞机构都没有必要玩命“砸钱”,昂贵的假人、碰撞法则的制定更是会失去意义。因此,用看热闹的态度对待这场某媒体举办的“碰撞测试”,或许才是最合适的。